跟朋友相处叫社交吗,在我们跟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会有很多自己不想要的社交,比如说去跟陌生人吃饭,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原则,进行有选择的社交。下面跟随我具体了解跟朋友相处叫社交吗。
跟朋友相处叫社交吗1
1.先选择朋友,再选择社交。
在我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朋友非得拉着我去吃饭,我不想去,后来这个朋友就生气了,在我面前说我的各种,不是说我不配做他的朋友,我当然也生气了,于是我就选择不要了这个朋友。我认为要想进行有选择的社交,首先应该选择朋友,对于我上面提到的那个朋友,是不适合做朋友的,因为他只要有一次让你去吃饭,你不去他就会生气。
2.有的时候不要怕绝交。
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是对你好的,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那个朋友,对于他来说,他让别人去吃饭,别人就必须要去,要不然就是不给他面子,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该绝交就得绝交,要不然之后两个人还是会生气,很多人之所以一直进行不好的社交,就是因为不敢绝交。
3.多坚持自己的`原则,就能慢慢的有选择性的社交。
比如我在大学的时候,因为直接拒绝了几次朋友的邀约,所以搞得大家直接绝交了,我的室友知道了这些事情也告诉了其他人,慢慢的大家知道我都是有原则的,如果别人叫我吃饭,我不去别人也不会强求了,所以我认为多坚持自己的原则,我们慢慢的就有了选择。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进行有选择的社交,首先应该选择朋友,不要跟那些老是拉你去做无意义社交的人做朋友,也不要怕跟他们绝交,要多坚持自己的原则。
跟朋友相处叫社交吗2
关系再好,也不能忽视的4条社交潜规则!
01、不要把好心变成坏事
即便是好心,即便是乐于助人,那也要看别人是否愿意接受。
你不能随便干涉别人的工作或生活,即便你确实是为了别人好,即便你的意见建议也确实有效,那也要看别人是否愿意接受,如果别人不愿意接受,那就不能单方面强求。
单方面强求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好心变成坏事。也许,你确实是为了别人好,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别人非常抗拒,无视甚至厌烦你的好心。
所以,好心也要拿捏尺度,一旦变成了强求或者强迫,那就变了味道。
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帮助别人,但也要留心别人的态度。就像意见建议一样,如果提出一次没什么反应,那就要慎重地提出第二次,因为别人的不反应也许就是别人的回应。
任何好心都应该建立在别人乐于接受的`基础之上,如此,才能算是走心的帮助。
02、不要追问别人的隐私
如果别人愿意说,那别人早就说了,根本不需要你再追问第二次。
如果别人向你询问一件事情,你不愿意回答,却又不想直接拒绝,那你会怎么办?通常有两种方式,要么装作听不见,间接拒绝回答;要么故意岔开话题,谈论其他的事情。
我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个同事问我某些事情,彼此离得很近,他见我没吱声,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最后,我实在没办法了,就直接拒绝了,搞得他哑口无声。
明确的回应是一种回应,不言不语也是一种回应,作为成年人,要善于看懂别人的不回应。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别人既然不愿意说,那就不要再追问了,否则搞得别人难堪、自己尴尬,这又怨得了谁呢。人贵有自知之明,即便是要好的关系,也要懂得距离和界限。
不去打探别人的隐私,不去窥探别人的秘密,这本身就是一种修养。
03、不要踮脚为别人撑伞
在帮忙这个问题上,要量力而行,一旦过度,不仅白费力气,还伤害感情。
什么叫踮脚为别人撑伞?就是不能打肿脸充胖子,明明办不了的事情,却因为好面子怕别人不高兴等原因,不敢拒绝,最后为难地答应了下来。事后越办越为难,越办越进退维谷。
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说明情况、果断拒绝。在不该有期望的事情上,不给别人过高的期望,不耽搁别人,才是维护关系和感情的最佳策略。
你办不了,却硬着头皮去办,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伤害感情、疏远关系。
如果说你办不了的事情,别人却强行要求你办,而且还对你的拒绝心存意见,那这样的朋友或关系还有交往的必要吗。真正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考虑,而不是只考虑自己。
所以,量力而行,能办就办,别把话说满,不能办就及时做好说明,别人耽搁别人的事。
04、不要透支情感的账户
有些事情,只要有过一次,就足以破坏良好的关系。比如说,战对方的小便宜。
我们都知道,健康和谐能够长久维护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就是今天你帮助我,明天我帮助你,大家相互扶持共同发展进步,而不是一方挖空心思,总想占另一方的便宜或好处。
有些人就总是透支情感的账户,今天考虑自己占点小便宜,明天还只考虑自己让别人吃亏。这种做法,看似眼前得到了好处,但实际上时间久了,就疏远了所有的关系。
谁又愿意总是被别人“薅羊毛”呢,做人做事无非今天考虑自己,明天也考虑别人。
人的信用就像账户一样,彼此之间的交集多了,相互经历的事情多了,账户的积分才能一点点累积。那些一开始就投入“负分”的做法,就好比直接关闭了账户,哪儿还有信用可言。
关系是相互的,可以考虑自己,但永远不能忘了不能只考虑自己。
跟朋友相处叫社交吗3
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守住4种社交距离
一、亲密关系
人与人距离约15厘米之内。这个距离之内的两人关系处于高度亲密的级别。在这么近的距离之内,人的感官会充分感觉到对方的一举一动,甚至包括温度和心跳都能感觉到。而距离稍远的亲密关系距离为15-44厘米,在这个范围内,人与人之间可以拉手,面对面交谈。
亲密关系,尤其是近距离的亲密关系,一般只限于私人空间,不能为外人参与。如果将这种亲密距离放到大众空间中,就会引起道德的争议,会被人认为不雅。
二、个人距离
个人距离限于相对熟悉的人与人之间。这种熟悉已经需要一定的空间保持相互尊重。
1、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46~76 厘 米之间。与自己比较亲近的熟人,例如普通朋友,相处比较融洽的人。
2、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 76~122 厘米。与自己是普通关系的人员,例如同事。一般来说,在远范围之内,一切熟悉的朋友都可以进入,只不过按照亲疏关系,亲近的进入到近范围,而陌生的则进入到远范围。
3、与领导沟通空间最佳距离为 122~213 厘米。这个距离是与领导交流的最佳距离,如果小于这个距离,领导的威严就会受到威胁。如果大于这个距离,又会显得领导没有人情,过于疏远。
一般来说,个人距离只限于非正式场合。
三、社交距离
1、近范围为1.2~2.1米。一般来说,这种距离是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日常生活中没有太多相互关联的人不得不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距离。
2、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2.1~3.7 米。存在于更加正式的场合下,存在于注重庄严和威严的环境下,例如谈判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四、公众距离
公开演讲时演讲者和演说者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基本上属于单向交流,一方只需要接收另一方面信息即可。
其近范围为约3.7~7.6 米, 远范围在 7.6米之外。
当然,这些距离并不是绝对的,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例如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以及春运的火车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已经完全突破陌生人与陌生人应该保留的空间,但是由于需求的共同性以及资源条件的有限性,就会使人暂时允许个人空间被侵犯。而且,这种侵犯是双向的,即迫不得已的。如果是单向的,则会导致人与人冲突的发生,例如公交车上的咸猪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把握好人际关系中的空间距离,能为处理好人际关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有一个好心情。
【跟朋友相处叫社交吗】相关文章:
跟家人交流算社交吗05-05
人类与狗狗相处的社交法则10-06
锻炼孩子与人相处的社交能力10-08
社交恐惧症的人多吗10-07
你家孩子有“社交退缩症”吗?09-28
孩子的社交和父母的性格有关系吗10-01
孩子热心肠对社交有好处吗10-01
还在用贬低孩子作为你的日常社交吗?10-04
职场中过度害羞属社交恐惧症吗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