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词的准确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3—5节,能用己的话介绍家乡的一种桥。
4.根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2、初步学习本课第三、四、五节的“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四种字体
课前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图片、书籍、书法作品(含楷体、篆体、草体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了解家乡桥的特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突破手段:通过了解千姿百态的桥型,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写家乡桥的意图
一、引题
1、桥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一下你认为的桥。
学生交流
2、你知道世界上哪些桥?能给大家介绍吗?学生资料介绍
3、桥有些什么作用呢?家乡的桥并不出名,它能给作者留下什么呢?
4.板书课题:家乡的桥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的意思。
(3)思考: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
2.自学后反馈。
自学反馈自学要求
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2、归纳家乡桥的特点
3、交流各类特点的分别的小节
4.分小组、分特点朗读课文小节
5.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再读课文
3、名逐节朗读课文。
(1)说说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家乡的桥有以下特点:
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
(2)哪几小节是写“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的?
(3)再读课文,着重读写小桥特点的小节。
(4)用简洁的话说说家乡的桥。
三、小结
家乡的桥并不出名,但是很有特色。家乡的桥很多,造型很美,每座桥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这些桥美在哪里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
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抄2遍。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学习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突破手段:学习方法,模仿练习
一、积累并复习
1、默写词语: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
2.说说家乡桥的特点,可用上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雄赳赳、长相忆等词语。
3、家乡的桥很多,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有关句子。
4、学生默写词语。
5、生交流,个别回答
例句:“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朗读相关的句子
4、学生个别—全体朗读这句话
二、学习课文第2小节
1、学习句子中用词的准确性的方法:
1)首先要理解“网布”的意思。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的分布。
②: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学生听讲解
小结: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可以先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具体的句子,体会它的准确性。小声读读体会方法,再找找有关句子。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学生朗读理解词语准确性的`方法
指名读句子
四人小组共同学习其余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3小节
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但是,却有着非常美的形态。
1、读第3小节,你最喜欢的一种形态。
1)最简单的过户桥。(简单在何处?)
2)最漂亮、最有气派的单拱桥。(
漂亮、气派在何处?)
1、自由朗读第3节
2、划出最喜欢的一种形态描写的句子,并同桌交流理由。
3、全班交流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请闭上眼睛,想想夜里,如果你撑着小船穿梭于桥洞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1、分男女生读最后一句,并思考想象
2、交流想象的内容
3、学生试背这一小节,交流快速背诵的诀窍。
4、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再背
5、全班背诵。
2、试背这一小节。
3、概括这小节的节意
1自由读第4小节,思考:这小节分别介绍了家乡小桥的哪两方面?
1)说说家乡小桥名称是根据什么起的?
A
根据形状起名。
B
根据民间传说起名。
C
根据名人诗句起名。补充王维的诗《归篙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篱高下,归来且闭关。“
1、默读第4小节
2、交流分二层
2)请三位学生分别读这三句话。你记住了哪些桥名?说一说桥名,并说出起名的根据。
1、再读相关的句子
2、考场测试:根据来源类型背出桥名
3)小结这一层的层意
4)桥的名称美,桥上的字也很美,桥上写了什么样的字呢?
学生交流这一层的层意并试着背诵
读读书上的句子,回忆介绍的字体
A
读读书上的句子,体会划线词语用词的准确性。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B
出示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想想什么样的桥名可能用什么字体的字?
C这情趣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再读相关的句子,用曲线划出体现情趣的句子。
试着背这一层
全体同学齐读这一小节
完成填空练习
5)小结这一层的层意
2、配乐朗读第4节。
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4节围绕这句话写的,介绍和--,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这些桥名的也各不相同。家乡的桥给孩子们带来了情趣。
3、再读这小节,试背。
男同学读,女同学试着背
老师引读,全体跟背
2、根据这小节的节意
家乡的不但多,而且桥造型美、桥名美,连桥上的字也美。
那么除以以外,还有什么吸引作者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熟读课文3、4小节,并背诵3、4小节。
2完成课后练习3的第一道填空题。
第三课时
课时重点:
巩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突破手段:
通过交流和练习
一、积累并复习
1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学生交流
2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课文的3、4小节。
学生根据要求背诵3,4小节
背涌形式:第3节教师背“最简单的,最漂亮、最有气派的”第4节教师背桥。
二、回忆理解词语准确性的方法
三、学习第5小节
1读第5节,说说第5节讲什么?
学生读第5小节
学生交流第5小节的主要内容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交流
2什么地方看出家乡的桥是孩子们的乐园?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想想让你在这样的桥边玩,你会怎么玩?你觉得会有什么乐趣?
读这句话。
3、填空:
课文第5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读这句句子,交流会玩些什么
4、试着背这小节,讨论记忆的好方法
读最后小节,说说作者为什么“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学生根据方位来背诵这一小节
读这小节,畅谈想法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4的第2小题。
2
完成同步练习
六、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小桥多
造型多
1、家乡的桥
名称美
乐趣多
桥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 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 攻天险)
(二)、学习第三段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3、提问:战士们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
4、显示:虽然 ,但是 。他们 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学习第四段
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军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仍然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
2、指读第六节,思考 。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 )的枪弹,( )向对岸冲去。
(1) 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 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 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 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10、 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 学生交流。
12、 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
13、 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4、 突击队员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终于冲到了对岸,可是战斗却并没有结束,战士们又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战斗结果怎样?
15、 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 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第五段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四、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想
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二、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时间上则从先到后。要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加以说明。
三、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必须结合课文有机地进行。
四、为增强感性认识,最好准备好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五、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预习,划分段落层次,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
洨(xiǎo)匀称(yúnchèn)
鷟(zhuó)佥(qiān)河堤(dī)
2.补充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推崇:很尊重。
三、划分段落
1.范读课文。
2.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指名让学生分别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五、完成课后练习五
六、布置课后作业
精读课文,研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并列出层次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总结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
1.提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略)
2.提问:本文在介绍中国石拱桥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的?
归纳: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
二、学习新课
1.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归纳小结: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归纳小结:第4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第5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3)指名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归纳小结:由整体到局部
(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归纳提问: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语言。
(1)赵州桥……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
长虹大桥……石拱长达一百一十二点五米。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提问:以上带点的字词能否改动或去掉?为什么?
小结:不能改动或去掉。表示准确数字的,都是经过丈量和计算的。表示概数的,都是无法考查、检测而推算的。说明文,特别是科技说明文,所用数据都必须十分明确,语气肯定,毫不含糊,这是用词准确的表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2)教师突出一些有修饰语和关联词语的句子。让学分析。
修饰语: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分析后归纳:这些加点的词和短语,分别对“石拱桥”、“石桥”作了恰当的修饰、限制,从而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在中国及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
关联词语: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讨论:“不但”和“而且”两个词能不能去掉?两个分句和词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归纳小结:“不但”、“而且”表示出了“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层进的关系,去掉关联词,就变成了并列关系。两个分句的词序调换,就颠倒了主次关系。
(3)研究一些句群的组织。
第9段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原因的分析,用“首先”、“其次”、“再其次”分条说明。这三条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既严密又全面,逻辑性强,非常准确。
第10段除开头和最后一句外,是一个用事实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飞跃发展的`句群。这个句群可以分为两部分,第1、2句是一部分,说明不但兴建了许多石拱桥,而且兴建了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第3、4句又是一部分,说明创新建造了“双曲拱桥”,以及这拱桥的总长度及最大桥拱的长度。这句群中的两部分,从量和质两方面准确、严密地说明了我国拱桥建筑的飞跃发展。
3.总结课文。
(1)齐读第9、10两段,讨论:本文主要是写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为什么最后还用两段揭示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且写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
归纳小结:第9段写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反映了我国石拱桥发展的本质特征。第10段写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写这两段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简介目前我国桥梁发展的信息。
《中国石拱桥》写于1962年,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介绍说:“‘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几十年来,我国的双曲拱桥了迅猛的发展,全国已星罗棋布,遍及城乡。据1991年3月份资料介绍,全国已建双曲拱桥20多万座,国外已有20多个国家正在推广。(见《新华日报》1991年3月3日第二版文章《赵州桥后新创造》)
(3)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赵州桥、卢沟桥以及解放后创造的双曲拱桥的介绍,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成就及其发展,充分地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2.学写一篇选择有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文。
【附】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由一般到特殊: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一般)
由概括到具体:我国石失桥的特点(概括)
桥教案 篇4
单元提示
这个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桥为题材的,但文体却不同。《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而《北京立交桥》则是一篇以写事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手段的通讯,属于记叙文。《吴门桥》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母亲架设的桥》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巴黎的桥》是一篇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的军人记事的散文。这一单元一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对说明文和记叙文件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掌握说明文的特点。
一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本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
(如打比方)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拱桥?河陡坡和谐饮涧匀称桥墩郦道元张?
2.解释词义和字义:惟妙惟肖和谐匀称古朴巧妙绝伦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达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
——“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形旁是“?,从“手”,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为“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标准。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大自然的语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1一2)
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
中国石拱桥:当代发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明确: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打比方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第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作顺
序。“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根据:(一)“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二)“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表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板书: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雄”,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第5段桥的长、宽数据,表明它惊人的雄伟。接着指出它设计科学,技术巧妙,这是从总体上介绍赵州桥杰出的原因。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它的科学与巧妙。同学们应注意,每个方面都不只介绍了特点,而且说明了这样设计施工的原理。这正是说明文的特点: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说。
(一)一个“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当时世界之最的大拱,怎么保证交通便利?赵州桥的设计者打破常规,将桥洞做成弓形,桥面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可以说的确巧妙。
(二)这样一座大桥,又是独拱桥,用石材多,对两岸桥基压力会很大,怎么办?牌河汛期暴涨,会对桥身猛烈冲击,怎么办?设计者创造性设计,拱上加供,不但一举两得,而且收到了美观的奇效,不愧巧妙绝伦。
(三)桥如此长,如此宽,怎样保证它的坚固?怎样便于施工?设计者匠心独运,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桥洞,真是制造奇特。
(四)除了结构奇巧之外,赵州桥的形式也匀称美观,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谐,艺术价值也是不朽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作者前引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构造奇特,后引张毅的话说明桥的形式美观,最后点明赵州桥是以李春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先总后分再总,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提问: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总结: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是位于?河上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中国石拱桥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布置作业
1.将小黑板(或投影)上的字、词记入字词积累本。
2完成练习一、二(其中卢沟桥的一部分作为预习,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课文上标注。)
3.预习、思考三、四、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卢沟桥这一典型实例.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教学过程
一、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上节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找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地点,在永定河上,永定河是比?河更宽的大河。时间,比赵州桥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称得上历史悠久。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平坦。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它也很美观,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并且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
归纳、板书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狰狞、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英雄形象和父亲形象。
4、感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朗读,导入新课
同学们,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课文16《桥》,用一颗平常心感受桥边那不平凡的人的事。
(播放课件)请同学们来看着画面,边看边听边来回忆本文的主要内容。
师读文节选,生听、看、思考。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那个可怕的黎明。洪水这么大, 这个小村庄面临的将会是什么呢?生:村庄被冲毁,人们都被洪水淹死。
师:全村一百号人从梦中惊醒。他们你拥我挤地向南跑,可是洪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东面、西面也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座桥,就是平时人们走过无数次的那座普通的木桥,可现在,它还普通吗?
生:不普通。它能为人们带来生命的希望。因为过了桥,就不会死。
师:想象一下,所有的.人都向这座能带来的希望的木桥拥过去,后果会怎样?生:木桥会塌。
生:人们会掉入河中,被洪水吞没。
师:一心求生的人们早已不顾这些了。可就在这你拥我挤,疯了一样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他是谁呢?
生:老汉。
三、细读课文 探究人物
师:(板书:老汉)请同学们读读课文里的7—23段,找出描写老汉的段落,读一读,从中感受一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读、找、画、思考)
师:谁愿意汇报?注意:汇报时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汇报。
指生回答
生1:第七自然段中,我从“拥戴”这个词知道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很有地位、很有为新的人。(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生:我从“没腿深”感受到水已经很深了,但老汉却依然站在水里,他没有跑,也没有逃,让我感受到他是一个先人后己有人。
生:第八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
生:我还从这段中的“他像一座山”感受到老汉此时非常镇定,非常从容。师:这是一个什么句?为什么这么说?
生:这是一个比喻句。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谁愿意来读读这两段?读出老汉的冷静、从容?
生:(读有关语句)师:谁愿意接着讲?
生:第十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
生:我从“党员排在后边”可以感觉到老汉是一个关心群众的人。他是党支部书记,因此他不走,留下来指挥群众。
生:他也是个舍己为人的人。(师板书舍己为人)
师:说的好。谁来读读这段?
生:(读10段)
师:注意“!”的语气,要有力些,谁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接着汇报。
生:我从15段中的动词“冲、揪、吼”感受到老汉此时很生气,因为那个小伙子是党员还夹在人们中间去走。(课件出示第15自然段)
生:联系下文我知道小伙子是他儿子,他的儿子夹在人群中间过桥,就可以获得生命,可老汉却把他揪出来,而且凶得像只豹子,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群众,由原则的人。连他的儿子违反原则也不可以。
师: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不徇私情。(师板书不徇私情)
师;老汉这么生气,谁能读好?
生:(读有关语句)
师:接着讲。
生:课文20段,老汉吼道“少费话,快走。”(课件出示第20自然段)
生:我从“吼”、“用力”、“推上”可以感觉到老汉是一个深爱他的儿子的人。生死关头,他把生让给了儿子,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父子之情。
师:既然是父子,为什么父亲却不让儿子过桥?是他不爱儿子吗?
生:不是。他爱儿子,可他更爱人民群众。
生:他连亲生儿子都舍去了,可见他的品格多么高尚!
师:让我们再来看着这对父子吧!(引读)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生: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师:(引读)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
生:你先走!师:(引读)老汉吼道——
生:少费话,快走。
师:(引读)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桥轰的一声塌了——生: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师:(引读)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生: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师:就在小伙子被洪水吞没的一刹那,老汉要喊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生展开想象说一说
师:为了大家,老汉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牺牲了他儿子的生命。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你积累过的词语来评价他。
生说词语
师:同学们,灾年面前,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的党员,群众才会拥戴他;只有这样的党员,才是群众真正的靠山!
四、寄托哀思、探究含义
(课件出示音乐响起)师生激情读文课文24——27自然段
师:肆掠的洪水冲垮了木桥,桥没有了,但这座桥永远架在老太太的心中,因为就是这座桥让她失去了两个最亲爱的人,这座桥永远架在每一位乡亲的心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指生回答
师:是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是一座生命的桥,这是一座优秀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们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永远照亮我们,这也是课文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
老汉和他的儿子永远地走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没有走,他们的精神就像一座碑,(板书:丰碑)这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座碑,永远地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五、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师:本文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独具匠心,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一看作者在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指生找句子说表达方法
生:这篇课文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很有悬念。
师:课文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的这种有特点的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可以把这样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六、布置作业,体验感悟
师大屏幕出示作业:
选做下列题目中的一题:
1、文章运用了很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肆掠时的危急。请你试着写一些这样的句子,使句子表达更生动、形象。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老太太站在河边,桥已经没有了,望着流淌的河水,望着曾经夺去了丈夫和儿子生命的河水,嘴里喃喃地说。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 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题
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有一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投影片)这座桥就叫作卢沟桥。图中都有些什么?(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对卢沟桥,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卢沟桥因横跨在卢沟桥上而得名。卢沟桥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它始建于金大定29年,成于明昌三年,清朝康熙时毁于洪水,后又重建。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三、 指导看图。
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四、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两遍,读准字音,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 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在文中将自己喜欢的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 检查交流。
(1) 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并提示易错的地方。
“联、侵”是前鼻音。
“抗”是后鼻音。
“概”读“gài”,不读“kài”。
(2) 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面,后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底。人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所以叫歇后语。如文中的“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向学生介绍几则歇后语,或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联拱石桥:板画或出示图片,并问学生在那见过联拱时桥。
望柱:桥栏板之间的柱子。结合看图理解。
挑衅:借口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五、 精读课文(第1——3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在下面画上“ ”。
2、学生反复自读这句话后,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很有感受?为什么?
4、通过全班交流,明确这些特点是这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分别说出自己读这些句子的感受。相机解决: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重点探究“形态各异”的特点。
(1) 课文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谈谈打算怎么学。
可从文中找处描写狮子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想象狮子不同的形态。
可看图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并结合语言文字体会。
可通过边读边想,想象不同形态狮子的画面。
也可通过表演,再现狮子的不同形态。
还可结合句末的省略号,想象其他狮子的形态。
(2)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法,自读感悟后,全班交流讨论,适时评价,并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3) 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你想说什么?
6、 学生整体朗读第1——3自然段,注意读出欣赏、赞美的情感。
六、 小结。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
七、 布置作业 。
1. 识记字形,抄写生字词。
2. 完成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
1、 听写生字词。
2、 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卢沟桥的闻名不光桥上的狮子多、各具形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在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狮子看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讨论。
3、 引读课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学生接读)“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4、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5、 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 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 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理清层次。
2、 请学生交流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诵。
3、 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 拓展练习。
1、 交流观察当地的石狮子所得,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石狮子的资料。
2、 引导学生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写话。
3、 交流抄写的句子。
五、 总结课文。
1、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 布置作用。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 抄写课文中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
桥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彩虹的色彩规律并学会有规律的涂出颜色的变换。
2、进一步学会用对比色来涂色。
环境创设
范画、蜡笔
重点与难点
知道彩虹的色彩并有规律的涂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有座大桥镇稀奇,七种颜色在一起,要问它是谁造的,太阳公公笑眯眯。”
S: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为什么?
小结:是彩虹,彩虹有7种颜色,是太阳公公的光使彩虹有了7色。
二、观赏与讨论
1、S:你们知道彩虹是怎么颜色的?那我们来看看彩虹有哪些颜色。
小结:彩虹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排列的。
2、那我们来看看老师画的画,上面有哪些是按照彩虹颜色的排列方法来涂色的.?
3、那这些彩虹宝宝是按照什么来涂色的?你怎么看出来的?
4、那我们来玩玩说一个颜色、接2个颜色的游戏。
例:(紫)红(橙)、 (绿)青(蓝)、橙(黄绿)
5、那我们已经学会了彩虹的颜色,那你们觉得彩虹的颜色用在画面上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彩虹的颜色让我们觉得很鲜艳,因为有渐渐的变化,所以画面变的很好看。
三、创作要求
今天,彩虹宝宝又要过桥了,画一张会发光的画。
四、幼儿作画
五、引导评价
价值分析:
环节以是通过谜语导出下面的环节。
通过环节二,让孩子掌握彩虹的色彩排列,并通过小游戏巩固色彩排列。
通过作画让孩子学以致用,掌握并巩固彩
桥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了解作者看桥美在何处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
在朗读的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关键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比较阅读法:
通过与中国石拱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欣赏《忆江南》一段视频,视频中的画面是江南的各种各样的桥和苏州园林的各式桥梁,配合《忆江南》的曲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同学们看了那么多的桥,有什么感受?(生回答,只要说出了感受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配以导语:“垂虹玉带”——姿态万千的桥,地上的虹是桥虽没有七彩,却拥有永恒的生命,地上的玉带地是桥,虽不能飘动却使水更加灵动秀美。桥一向受文人墨客钟爱,使桥梁专家放下了量尺铅笔,用文字建筑起了优美的中国石拱桥,现在画家吴冠中又搁下了画笔宣纸,用文字细细描绘起桥之美,那么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桥之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
二. 初读课文,感悟意境
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呢?(抓关键句:)
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我之爱桥,并非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了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4.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总结:在作者眼里,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三.品读美文,欣赏美景
(1)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乌镇石桥 密密的苇丛
江南石桥 细柳拂丝
长桥卧龙 湖水苍茫
桥 环境
风雨桥 飞瀑流泉
画中桥 街市头
田野尽头的小桥
鹊桥
(2)列举的这些桥它们各自都美在哪,请你结合课文简要的说说?(结合文中作者景物描写的句子来谈)
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点线面的对比美,变化美)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形成空间上的对比美)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柳枝年 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的对比,差距之大仍能和谐统一)
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桥的长线打破了湖面的单调感,同时桥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出现在水面上,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它就有了灵性与美感)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
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索桥是一道线,与周围的景色形成线与面的和谐统一,山上的树与索桥的颜色形成映衬对比美)
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画长江大桥,我曾爬上南京狮子山,就是想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但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线桥多,列车不断地过桥、进洞,出洞、过桥,几乎是桥连洞,洞连桥。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美与险并不是一回事
(作者认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去画南京长江大桥和钱塘江大桥,很难找到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处理不了六和塔庞大的面和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不符合画家的审美标准.)作者用反面的例子来说明画家看桥的审美标准
总结:作者看桥有他自己独特的眼光,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合、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 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同时作者在描绘的时候语言很有感染力,有抒情的色彩,做到了用心去描绘。
(三)吴冠中先生对桥之美的追寻对你有什么启发?
和谐才是美;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用联系的眼光来看事物就能从中寻找到美或是新的发现。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合、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 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四.拓展延伸
⒈ 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不同点:内容上:《桥之美》从审美角度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中国石拱桥》从建筑功用角度重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语言上:《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语言较多,《中国石拱桥》是较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
⒉的确,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本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寻求美。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桥之美”?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得出的结论:
可以说看到的美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无形的“桥”
与同学发生矛盾经过调解成了好朋友,——沟通的桥最美
和家人有了争执是老师的开导劝慰,代沟没了 ,——亲情的桥最美
失意时鼓励的眼神,跌倒时有力的搀扶 ——友谊的桥儿最美
为民辛劳,满身是泥,疲惫不堪却是最美的人最有力量的人 ——弘扬一身正气的桥最美
五.作业布置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起。
2、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
3、收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如三国故事中的当阳桥。
【桥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桥教案范文集锦5篇04-23
梦见桥倒塌01-15
梦见下雨桥被冲毁01-28
做梦梦见水淹桥09-30
梦见桥断了掉河里了05-11
梦见一座桥01-16
侧桥锻炼有什么作用05-26
梦见姑婆设计广济桥02-25
(精品)梦见一座桥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