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孩子学做人
古时候公立学校很少,“私塾”也不是很多,很多老百姓的孩子就没有机会、没有条件上学,全依赖于家庭教育,也就是说主要靠父母家人的言传身教,靠生活、靠劳动教育。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但是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安守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我们必须承认,没上过学、不识字,但绝对不是没文化、没智慧!我们的祖辈、父辈们,有教育孩子的宝贵经验,有很多“捷方子”、“土办法”。他们教育要求孩子,首先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要知道好歹。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常常能听到老人们有这样的言论,如某某孩子听话懂事,就说这孩子有家教;如某某孩子顽皮或偷人、害人,就说这孩子“失教”或“有人养没人教”,很大程度上埋怨其家长“失职”。原来的农村人很老诚,不但较为严格地管教自己的孩子,也能间接指教邻居的孩子,小孩子见了长辈,就有惧怕、敬畏之心,被骂被打都能接受,家长还会感激人家!而现在的“气候变了。”好像大家对自己的孩子都有点“护短。”见不得别人说自己孩子的“不是”,认为我家的孩子关你什么事?不用你管!孩子也是,连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的话都不见得听,能心悦诚服地听别人的吗?要听,只能听进去对他的称赞表扬。在如此的氛围下,孩子日益膨胀的就是傲慢浮华,过恶猬集而不自知。不承认缺点、过失,怎能改过?不能改过,又怎能进步?
从现象上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教育普及面更广。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扫盲到大办学校,高考制度恢复,义务教育立法,兴建希望小学,创建私立大学。近十多年来,每年全国高考参加人数900万人左右,录取人数600万人以上,现在十五岁到四十五岁年龄段的人,几乎都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这种现象来看,人们的受教育面广了、年限久了,知识多了,应该是素质整体高了。然而,很多社会现实却令人质疑、费解!据我的观察、思考、比较以及与朋友间的交流认为,现在人们的文化层次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物质生活水平也普遍高了,起码不被衣食住行所困,幸福指数却反而低了,过的并不快乐!社会经济繁荣,物质极大丰富,道德欠缺却令人堪忧。人与人之间缺少了爱心、互助,缺少了真心、诚信。就家庭内部而言,长辈与晚辈间的关系不那么好相处了,夫妻之间不那么相互包容和信任了,孩子好像也不如原来的孩子那么听话了。如此现实,社会是进步了吗?人心是进化了吗?听到过很多家庭因财产、情感纠纷诉诸公堂,职务犯罪、伤害案件屡见不鲜,自残、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不由感叹,这社会是怎么了?人与人之间何以如此计较?冷酷?绝情?何以不顾国家法律?何以连自身都爱惜?核心还在教育问题!愚以为,我们的教育在某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起码在人性、良知方面缺乏了。
做人的教育,就是伦理道德的教育,也就是恢复人性的教育,这个任务主要必须通过家庭教育来完成。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什么也不懂,任其自由发展;也有家长认为很多道理,等孩子长大就自然而然明白了;还有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全全依赖学校和老师。我女儿高二时,一次家长会上,就听老师这样讲过,“5+2=0,就是说在学校的5天教育效果被周末在家的2天抵消了。”由此看,某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确实不够重视,老师很不满意,也很“头疼”。老师还举过这样一则事例,“某孩子的父亲说,我这孩子不听话,我现在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就靠学校和老师了。”这就是失职,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我的理解,这里的“养不教”不在形式,不是说“孩子上没有上学的问题”,在家里“教没有教的问题”,而核心是“教没有教好的问题。”
尽管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能考个好大学,能有个好工作,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为父母为祖宗增光。但现实毕竟是现实,愿望只能是愿望。自己的孩子学习一般、学习不好怎么办?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怎么办?就算找到工作,不服领导管束、不遵守单位规章制度,怎么办?这社会研究生毕业后也有在家“啃老”者,我们作何理解呢?退而求其次吧,不成才也得成人不是,就算能力平平,只要勤劳朴实、节俭持家,善待父母,遵纪守法,就算将来“打工”,还是能够过得去,不也心安理得,照样可以平凡而幸福地度过一生。
回想我们的祖辈、父辈们,他们不就是这样平凡地度过了一生(大半生)吗?尽管他们昔日生活清苦一些,拉扯我们很不容易,但对我们做人的教育方面,要求颇严,效果也较好。如果没有德行,不懂做人,不知感恩,不知回报,那就难以自立,难以经营家庭,难以立于社会,怎能平安幸福地度过一生呢?试看现在很多六亲不认、坑蒙拐骗、违法乱纪者,他们的文化程度并不低、也不是生活过不去,可见,绝对不是能力问题。
二、教孩子向善
祁祁老师、行瑞老师都曾在微课中解释过“教育”一词的含义,为了加深理解我这里复述一遍。《说文解字》中对教育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里引申出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教什么?什么是善?进一步设想,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长的“上所施”,我们施了什么?孩子效了什么?“使子作善”,而我们家长是否做到了善?由“上所施,下所效”来分析,起码有两层意思,其一说明示范的重要性,也就是榜样的作用,俗话讲:“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正不怕影子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二说明身教重于言教,俗话讲“说到不如做到”、“孩子不要管全凭德行感。”“使子作善”家长必先善。善就是善良,心善、语善、行善,也就是有爱心、有慈悲心,也就是做好人、行好事。
《三字经》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也就是说人的本性起初都是善良的、美好的,因为后天不良习气的熏染而变化,如果不好好教育,美好的人性就会被扭曲。行瑞老师在《善的力量》的微课中,就《易经》、《道德经》中关于善的观点,辅导我们认真地学习过,琴儿老师在总结语中也做了引申,让我们对什么是善、善的好处有了深层的理解。
我这里着重分享一下我学习《了凡四训》一书中的一些关于善的论述。书中讲到“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等十个方面的善行。又讲了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比如对善恶有这么一段论述——有人问中峰和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回答道: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也就是打人骂人);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端曲、阴阳、是非等等其它方面均有详论,在此且不赘述。
足见善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做家长的有必要学习了解什么是善,自己做到善,引导孩子向善!
人一善良,就能宽以待人。宽恕是一味良药,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气血也就通畅了,有益于身心健康。人一善良,心就宁静。静而后能安,安而能虑,虑而能得,能生智慧。人一善良,也就懂得了感恩,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父母,感谢食物,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并使生命得以维持。一个孩子具备感恩之心,就能理解父母对他的严厉是为了他的进步和成长,心态变得平稳,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善的益处多多,愿我们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共勉。
三、教孩子懂孝道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自古至今,孝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首要标志。孝是什么?孝是对父母的恭敬和顺从,孝是“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对父母物质生活的供养,孝是给父母一个舒畅的心情,孝是在父母生病时的精心照顾。
《论语》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孝经》中叙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该书中对孝的具体要求是:“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弟子规》“入则孝”中言明了“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也就是要求做子女的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注重自己的德行,不要让父母因你的身体受损而担忧,因你的不轨行为而羞愧。
“孝”是“老”与“子”的结合,预示着父母与子女是一体。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身心遗传了父母的基因。并不是说我们一出生就与父母完全没有关系了。小时候,必须依赖于父母的尽心呵护、细心料理才能成长,孩子也天然地亲爱双亲,特别是妈妈,几乎一时半刻都离不开;上学还得靠父母供给,成家还得靠父母操办;就算工作后,结婚后,还与父母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心性相通,冥冥之中,如事业、财富、地位、健康、安全、情绪等,都与父母身体、心情息息相关。古人早就知道母子连心的道理。当家里的人发生意外时,你在千里之外就会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就是这个道理。
孝顺的人跟父母心连心,会连接到父母的天地正气,说话做事正直、诚信,自然受到别人的尊重,人际关系融洽;孝顺的人性格开朗、乐观,即使有点小毛病也会因为孝顺而自然消失;孝顺的人谦恭、有节,让领导有赏识感、信任感,必然得到器重。简言之,孝顺父母,考试、功名、工作、办事、姻缘、人缘都能顺利。孔子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佛学也说:“不孝父母、拜佛无益。”
如果连对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照顾好,一切其他的善只能是伪善。
四、一起学习《弟子规》
我曾提到过家规,倡导教育孩子要有家庭规矩,见于现在很多家庭没有家规,专家建议、学校推崇学习《弟子规》,我这里也推荐大家以此书为家规。部分家长兴许并不认可,我想可能是因为自己还没有认真学习过,也就体会不到其价值,认识到其意义!
《弟子规》是一部讲如何落实德行教育的教材。人人都希望能够在这一生成就优良的品德,成就成功的事业,成就幸福的人生,学习《弟子规》便是实现这一切的入门根基。
许多人可能与我原来那样,认为《弟子规》是给孩子学的,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弟子规》就不必学了。其实《弟子规》不仅仅是一本启蒙读物,同时也是所有人规范行为的经典读本。孩子应该学,父母更应该学。书中涉及的113件事,是要求父母做给孩子看的,自己做到,才能引导、帮助和要求孩子做到。
我这里有本《弟子规》,《全书导读》中有这么一段话:“《弟子规》从居家、外出、待人、接物、学习五个方面教育儿童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全书通俗易懂,韵律优美,内容符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因此自清代以来,几乎没有那种启蒙读物能与之相比。所以诵读学习《弟子规》,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它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一个家庭,而是整个社会。”
【家庭教育主要是教导什么呢】相关文章:
什么是价值呢04-17
主卧里适合摆什么家具05-19
吃什么营养又瘦身呢11-01
孕妇应该喝什么呢?02-07
家庭教育应该如何走出立法真空呢?03-13
为何家庭教育父亲参与度太低呢?03-11
家庭教育中的几大误区有哪些呢?03-03
主卧一般挂什么画好05-19
今天的家庭教育缺什么?教什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