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心里憋着一股火。不知该不该“泄火”。
已经连续两天了。我的课堂上,发现了学生吃东西。
那个女生,无视我,嘴吧唧吧唧地响。我瞪着她,她居然没察觉,依然沉浸在她的美食当中。
我看着她若无旁人地吃东西,上课的情绪很受影响,很想上前说她一句:“嘿,你课堂吃东西的样子很没教养。”
但我不能当堂斥责她,要留点面子给她,不能随便伤学生的自尊。
那个女生长得漂亮,但看着她那咀嚼的样子,那刻觉得她很丑。
她不懂得尊重课堂,不尊重老师,也不懂尊重同学。这是没教养。没教养的样子很丑!
想起自己大学时一次课堂经历,让我谨记自我约束是一种教养的体现。
那一天上午,是西方文学课,主讲老师是位严肃的老师。她第一节课就已经给我们立好她的课堂规则,就是上课时手机必须是关了或调静音或调振动。
但是我没有听从老师的。不是我要跟老师作对,而是我的手机是从来不会在上午十点前有任何电话的,所以我既不关机也不调振动。
没想到我的好学生形象在那天早上塌了。课上了二十分钟后,我手机好听的铃声响了起来。
那刻,全班静寂,老师停下讲课盯着我。坐在第一排的我被老师盯得心里发毛,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
我按过响铃好一会后,老师才接着上课。那个让我“好形象尽毁”的罪魁祸首是中国移动客服。那刻,我想骂他。
我是一位好姑娘,心地善良,性格良好,但那一刻,我觉得我没有教养。我没遵守与老师的课堂约定,没能自我约束。
教养应是一种自律,是大庭广众下的自我约束。
校园走道上,每隔几十米就安放一个垃圾桶。但是我每每发现走道上总有乱飞的垃圾,垃圾桶旁边堆满了各种食物垃圾。
他们不愿走近垃圾桶,把垃圾往垃圾桶里放,而是图方便,轻松随意,随手一扔。
区里的小学六一儿童节仪仗队比赛在学校举办,比赛结束后,满运动场的快餐盒、果皮、纸屑,触目惊心,刺眼。
没有老师约束学生,学生也没有约束自己。
他们穿着鲜艳得体的演出服做漂亮的演出,可是他们的行为一点都不漂亮。
没有公德心,就会做出没教养的行为,很丑。
教养,是身处公共场合的公德心。教养也应是貌恭心敬。
平时在校道上或楼梯道走着时,有不同的学生迎面而过,我发现这些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目中无师,从不避让。
对面是老师,道狭窄,但学生不知避让,两三人占着道,昂首挺胸,逼着你下道,“恭敬”地让他们先过。
有时好想“修理”一番他们,不过,转念一想,罢了,如此目中无人,心中无师的学生,只怕你还没出口,反而被其“修理”。
生命诚可贵,要有戚戚之心。谁又解教师的无奈呢!
这些学生的这种貌不恭心不敬的行为,不是某天心情不爽的不周全,也不是某一次的“意外之故”,它是骨子里的没教养的体现。
“没教养”这一特质是由家庭、家风的影响的,从父母那里沾染的,孩子日渐长大,这不好的特质就像长在骨头里一样,难以剔除了。
那一次,我切身体会到一个没教养的人,如何的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我们学校的教师楼依傍着学校,为了方便老师出入学校上班,学校在学校围墙开了一个小门。
这本来是供老师出入的,可门开得久了,学生也来蹭方便,他们没有钥匙,就等着老师给开,久而久之,他们就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那天,有几个女学生在小门口那儿站着,小门打开,我进入校园后随手就关门,其中一个女生看见了嘀咕了一句,大概是让我不关。但已经迟了,门已就势关上。
没想到这惹了那女生,她瞪着眼就骂起粗口来。当时的我极其气愤,很想冲上前以老师的身份训斥她一番,后一想,就忍住了。
她不以你为师,你以她为生,这种单个不对等的关系的训斥已经没意义了。
一个十几岁的高中女生在公众场合表现出的这两种行为应该让其家长汗颜。先是制止老师关门的“不敬”,制止不成就暗骂粗口。
就算是对一个不认识的长者也不应有这种不敬,更何况在明知是老师的情况下,还是这样无半点“敬畏之心”。
《礼记?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说的是愚昧的人喜欢凭主观意愿行事,卑贱的人喜欢一任己意独断独行。
那女生那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样子让我想到这两句话。没教养的人就是愚蠢的。
教养更是一种“慎独”。
“慎独”是古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意即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慎独是在没人监督情况下,上完厕所,自觉地把那一滴尿擦干净。而不是想着反正没人知道是我,反正有清理卫生的阿姨。
慎独是在没人的情况下也不随口吐痰;慎独是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也不随手扔垃圾;慎独是在没人没车的情况下,依然遵守交通规则,等待绿灯亮起再过马路。
具有“慎独”这一高贵教养的学生就更少了。
正因为少,所以当我遇上那些具有良好品格,小细节显露出教养的学生,就仿佛有如春风般沁人心脾了。
考试时,监考几十个学生。给学生发条形码、答题卡时,大部分学生是安然接受的。但这时总会听到有那么几个学生会柔声地说:“谢谢!”
虽然他们不说“谢谢”,一点问题也没有,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这是监考老师该做的工作。
可当我听到这一声“谢谢”时,我不由自主露出笑脸,也回应他们一个充满温暖的笑脸。
一句“谢谢”,会让老师从心里由衷地为这个学生点赞。一句“谢谢”已拉开了这些学生与那些学生的距离了。这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教养了。
这教养与成绩高低无关,与接受多少教育关系不大,与家庭地位也无多大关系,这应是家教问题,家风问题。
一个人的教养来自家庭教育,来自父母。
要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父母也必须得有教养,身正才能为范。
要不,作为父母在各种公共场合,如开会,大讲堂等大声讲话,又没有自觉把手机调静音或振动的状态,电话、短信声音时时响起,这种不尊重他人、没教养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
自己做不到尊重他人,又怎能要求孩子也尊重他人呢!
教养是一种内在具有君子仁心与外化善行相结合的品格。我们既需要内在道德品质的美好与完善,也需要外在行为举止的礼貌与得体。
两者统一,才有助于我们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内圣外王,是教养的终极目标。从目前学生的表现来看,任重而道远!
【从孩子身上看家庭教育的缺失】相关文章:
孩子社交缺失的原因10-02
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缺失08-31
无法取代 家庭教育万万别缺失04-20
社交缺失的孩子该如何教育10-05
孩子社交缺失的原因是什么10-04
孩子社交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必备】10-04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04-19
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的关系04-14
家庭教育孩子的特殊方法04-14